瑞士ITI種植牙:還您一口好牙,安度幸福晚年
由瑞士波恩大學的保存牙科系以及在瑞士瓦爾登保的私人所有的施特勞曼研究所在70年代早期共同創(chuàng)建的。自從1974年以來,ITI種植系統(tǒng)就成功地得到應用,并且積累了大量的臨床文件和資料。瑞士ITI種植系統(tǒng)可以說是非埋植型兩段式種植體系統(tǒng)的代表,一期手術后暴露于口腔在非覆蓋狀態(tài)下愈合。勿需二期手術,在骨整合完成后就可以直接接上基臺完成牙齒的修復。

適應癥:
1、全口或半口缺牙。采用活動假牙修復,隨著年齡增加,上、下牙槽骨嚴重收縮,可能出現因舌體運動和咀嚼食物時假牙移位或翹動,損傷粘膜,造成口腔粘膜潰瘍,長期口腔粘膜潰瘍可導致口腔粘膜惡變。ITI種植牙則完全可避免以上情況發(fā)生。
2、缺牙的后方沒有真牙。此時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均不理想,而ITI種植牙會有最佳效果。
3、前牙脫落。如做活動假牙修復,需使用卡環(huán)或基托,影響美觀和發(fā)音。ITI種植牙可以較好地避免這些不足。
特點:
1、設計形狀多樣:可根據不同類型牙齒缺失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種植體種植修復是迄今為止最理想的缺牙修復方式。
2、結構合理:骨結合部為中空柱狀結構,在種植體上有橫孔,有利于骨組織長入。該種植體在設計上較好地考慮了對骨組織尖端壓力問題。
3、損傷小:種植牙不損傷相鄰的天然牙,口內沒有異物感,既不需冠套、又沒有卡環(huán)、基托,具有高超的咀嚼效率及逼真的美觀效果。

看完這篇文章您的感受是:
-
祈禱
1人
-
難過
1人
-
擔憂
1人
-
震驚
1人
-
有幫助
1人
-
不解
1人